6月20日下午,我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评审会在团委会议室举行。评审会由校科研处处长孙中建主持,选拔赛专家委员会各位成员参加评审,党委副书记、大赛组委会主任邢琅同志到会。
在各院(系)初评的基础上,本次选拔赛共计收到作品90件,分属自然科学类、哲学社科类和调查报告以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评审会上,来自各个院系的专家首先向评委会介绍了本院系入围作品,并就自己审查的作品发表了意见,经过各位专家严谨、细致的讨论和评估,从入选第三轮评审的34件参赛作品中分别评出了自然科学类、哲学社科类和调查报告以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的一、二、三等奖,根据获奖情况排出了各院系团体总分名次(附后)。
在终审的基础之上,我校评选出包括化工与环境学院选送的《高炉渣制备水合二氧化硅》等在内的6件作品报送团省委,这些作品将在进一步加工后代表我校参加全省“挑战杯”选拔赛。
评审会后,组委会及评委会专家和领导一起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了研讨,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全校师生要进一步提高对组织和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团中央、全国学联、教育部、全国科协等单位组织的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权威性比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随着参赛规模的扩大、项目水平的提高,以及各校的重视程度,“挑战杯”的团体名次已被看作是衡量学校教学科研水平乃至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创建优良学风和拓展学生素质。
二.要在学生中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广大同学的兴趣,结合素质拓展活动和各个专业的特点,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来。
三.要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和教研组要积极地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尽快改变课外科技活动开展中教师指导偏少,学生参与不多,作品和项目数较少,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不浓的状况。
四.学校应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建立相应的管理、协调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校团委
2003.06.27
附:
安徽工业大学首届“挑战杯”作品申报赛各院系团体总分排名
说明:
一等奖作品每件计5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3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未获奖作品每件计10分;
如遇总分相等则以获一等奖的个数决定团体名次,若一等奖相同,则以二等奖个数决定名次,以此类推。
排名 学院 参赛作品数 获奖作品分值累计
(应交作品数目最低不少于8件)
第一名 机械工程学院 24 370
第二名 化工与环境学院 15 280
第三名 文法学院 11 190
第四名 经济学院 13 190
第五名 管理学院 6 120
第六名 冶金与材料学院 6 110
第七名 计算机学院 6 90
第七名 数理系 6 90
第八名 电气与信息学院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