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2:30,“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在教务处副处长顾明言等同志的陪同下,走访学工部,具体了解我校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与“两课”之间的关系。学工部副部长刘明、芮良玉,团委书记赵保平、副书记方华等接受访谈。
刘明副部长首先从定期开展思想调研,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形势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风建设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单位与文法学院密切合作,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各种活动配合“两课”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做法。
郑禹同志在认真听取有关同志的汇报及介绍后,非常详细地询问了“两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联系,形势报告课组织安排,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两课”社会实践课的开展等情况,还特别了解了文法学院与学工部等单位对各自掌握的学生思想状况如何沟通、如何处理的情况。
▲5月29日下午2:30―3:15,“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成员、安徽建工学院社科系主任黎文森同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级调研员梁发荣同志前往第二教学楼108教室听课,主讲教师:孟德佩(哲学)。专家组成员、皖西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余维生同志前往第二教学楼104教室听课,主讲教师:曹林(哲学)。
▲5月29日下午3:20,“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走访文法学院,向文法学院院长汪达环、院党总支书记白建民、副院长陈选华等同志了解“两课”课时、开课情况以及“两课”经费到位情况。走访中,郑禹组长特别强调“两课”教学的特殊性,非常关心“两课”教学的经费保障问题。汪院长还向专家汇报了我校各级领导重视“两课”教学,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5月29日下午3:30,“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成员、皖西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余维生同志在第二教学楼计算机学院会议室主持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两课”教学等情况。来自冶金与材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文法学院的14名学生代表参加座谈。
▲5月29日下午3:30,省教育厅社政处处级调研员梁发荣、安徽建工学院社科系主任黎文森两位专家在办公楼336室主持召开教师座谈会,10名“两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与会同志就“两课”教学情况,特别就学校对“两课”重视程度、课时能否保证、“两课”教师待遇等问题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看法。
▲5月29日下午3:40左右,“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走访财务处,了解学校对“两课”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财务处处长陆美珍同志向专家介绍了我校给文法学院的拨款及“两课”专项拨款的情况。在财务处,郑禹组长还仔细查看了我校2002年经费预算表。
▲5月29日下午4:15―5:00,“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在结束有关部门的专访后,不辞辛苦前往第三阶梯教室听课,主讲教师:张洪根(法律基础)。
▲5月29日下午5:15左右,“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走访社科系,向社科系主任徐德信教授详细询问“两课”课时落实,如何改进“两课”教学,“两课”教改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情况。
▲5月29日下午5:40左右,“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就学校有关师资队伍建设,内部分配,对“两课”政策倾斜等情况走访人事处。
▲5月29日下午,“两课”省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禹同志在百忙之中调阅了“两课”社会实践课的教学任务书、社会实践指导书、“两课”社会实践课学生成绩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考核表。
校领导积极参与“两课”教研活动
多年来,学校一直将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实施“大德育”的战略工程。作为“大德育”战略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学一直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不仅表现为全局性的决策与指导,也体现在学校领导深入“两课”教学的第一线,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上。
第一,直接参与教学过程。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我校首次正式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原校党委书记钱永智同志、副书记邢善所同志(现党委书记)亲自承担了主讲任务,直接参与了“邓小平理论概论”的集体备课,掀起了我校“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的热潮。邢善所书记于2001年10月与“两课”教师讨论、研究“形势与政策”课的安排,2002年4月又亲自给社科系教师宣讲中央有关文件。董元篪校长多次深入文法学院和社科系,考察“两课”教学情况。陈大宏副校长在听了部分青年教师的课后,专门到社科系与教师座谈,同教师交换意见。
第二,大力支持教学改革。董元篪校长不仅从宏观上倡导“两课”教改,2000年12月在对文法学院考察时,力主“两课”进行整体规划,并对文法学院的教改规划报告作了批示。他还多次约请全校思想品德课负责人探讨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并拨出两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为落实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学校领导特别强调在“两课”教学中,要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实效性。陈大宏副校长在参加了叶常林副教授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观摩教学后,充分肯定叶老师在教学内容、手段上的更新,在增强吸引力、实效性方面做出的成绩,并要求全体老师学习仿效。本学期初,董元篪校长、陈大宏副校长还亲自带领文法学院领导赴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学习兄弟学校教改与迎接评估的先进经验。
第三,积极推动教师社会实践。陈大宏副校长在与社科系教师交流中提出,目前“两课”教学要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不仅在方法手段上要改革,而且需要教师较充分地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变化的真谛。校党委副书记邢琅同志在与社科系教师座谈中,强调了“两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在文法学院组织部分教师去华西村和张家港进行社会调研出发前,要求一定要认识组织,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回来后要编写出教学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重视提高科研水平。学校领导就“两课”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问题,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协同文法学院努力申报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硕士点,并于2001年获得通讯评审。副校长岑豫皖同志曾要求文法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为繁荣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副校长李辉生同志作为分管文法学院工作的校领导,多次发表意见,明确要求文法学院要精心组织力量,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文法学院和社科系在科研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通过全体同志的努力,我校“两课”教育教学水平一定能得到全面提升。
学校加大“两课”投入力度
加快“两课”建设步伐
近年来,学校多次召集会议,专题研究“两课”和德育工作。会议明确必须保证“两课”建设的必要条件。
学校及各个相关部门也从各种渠道加大对“两课”建设的投入。教务处于1999年把“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根据陈大宏副校长全面建设“两课”的指示,本学期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拟投入5万元支持“哲学”、“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学”和“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的建设。近几年来,教务处对“两课”教师的社会调研等活动也积极支持,共投入了6万元活动经费。
学校人事部门对“两课”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近3年内分别用于硕士课程班研修和“两课”硕士学位班以及各种形式的短期访问和培训等经费计13万元。
高教所和科研处积极扶持“两课”的教学和学术研究。1999年以来共投入8.7万元用于“两课”教改立项和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去年为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专门列出两项校级重点教改课题,并拨款2万元作为教研经费。
文法学院作为“两课”教学部门,积极支持社科系“两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三年来共用于教师调研费近3万元。
学校图书馆对“两课”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给予充分的保障,现有人文社科类图书14.40万册。社科系资料室有人文社科类图书5000册,平均达3819册/“两课”教师,资料室经费投入近3年累计3万余元。
根据“两课”进行改革的需要,学校拨款35万元用于硬件建设,购买40余台电脑,建立了机房,还配备了刻录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扫描机等设备,为“两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分管校领导从2002年起拨出8万元作为“两课”专项经费。从1999年以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对“两课”建设的投入总计达68万元,为“两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两课”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是帮助人们解决认知、情感问题,都是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四个层次上进行的,立足于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宗旨。我们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程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专题之一,教学时数约为6学时。
人们的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解决,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加以排除。从这个角度看,某些心理咨询活动实际上是“两课”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而一些成功的“两课”教育教学常常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坚持“两课”教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1988年以来,我们坚持对进校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建立了心理档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并拨专款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决心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2002年5月29日下午